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134期

本站 本站 2025-02-11 23


 

日本半导体出口管制再升级,多家中企被列入“黑名单”

2024年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出货量下降2.8%

预计光收发模块2025年出货量年增56.5%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

华为联想小米进入全球平板市场前五,最高暴涨73%


日本半导体出口管制再升级,多家中企被列入“黑名单”。全球半导体行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美国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围追堵截,并拉拢盟友共同实施技术封锁,日本在其影响下,逐步加强对华出口管制。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宣布将42家中国实体列入了出口管制的“最终用户清单”, 使受日本出口管制的中国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数量达到约110家。更新后的名单将从25日起生效。此次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主要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领域。此外,日本政府还决定加强对先进处理器、量子计算机用低温冷却器以及光刻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外国企业出口管制。新政策将于5月正式颁布,届时相关企业向海外销售这些高科技产品前,必须先获得出口许可证。不久前,日本政府还宣布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半导体产业链全球化程度极高,尽管贸易限制日益加紧,但日本企业仍受益于中国企业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强劲需求,日本的半导体供应商一直将中国视为其最大收入来源。若日本严格执行对华出口限制,日本自身企业市场份额也会受影响,甚至引发全球芯片供应紧张。日本财务省贸易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日本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出口总额为60755.7亿日元。其中对华半导体出口额13129.7亿日元,占比21.6%。相比之下,美国市场占日本半导体出口额的4.4%,欧盟占3.5%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举足轻重,光刻胶、硅片、化学试剂等都是全球供应链关键部分。根据媒体报道,这次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企业多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以及相关设备的研发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一旦受到日本出口管制措施的影响,它们可能会面临关键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中断的风险,进而影响生产和研发进度。例如,一些依赖日本进口光刻胶等精细化学品的企业,将不得不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调整生产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断裂问题。

2024年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出货量下降2.8%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全球商用显示面板市场分析季度报告(Global PID Panel Market Analysis Quarterly Report)》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出货量为334.4万片,同比下降2.8%;出货面积544.4万平方米,同比微增0.2%。从整体来分析,洛图科技(RUNTO)总结2024年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市场呈现了四个特征:一、在面板大厂控产稳价策略下,整体采购节奏提前;二、面板厂商和核心客户群的供应链关系稳定,以销定产;三、产品集中供应的同时,寻求新方向突破。以65寸、75寸、86寸三大主流尺寸供应为主,面板厂开拓宽屏及百寸产品;四、高世代产线切割良率的提升和终端高职校需求的扩大,共同推动平均尺寸增长1.2寸,至76.2寸。

从大尺寸交互平板终端市场来看,目前海外与国内的需求比重约为6:4,教育与商用的比重约为7:3;海外教育数字化设备的渗透率较低、成长空间较大,经费自主度高。因此,展望2025年,海外教育市场的信息化和更新换代,将可能带动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出货的增长。在中国国内市场,20247月、8月国家分别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降低国债资金申报门槛,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另一方面《国务院黄金娱乐,黄金娱乐登陆: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出台,有望加快职业教育客户对智慧教室、数字化校园、实训设备的相关采购需求释放。此外,尽管国内K12市场渗透率较高,但在城市新建学校和存量学校的更新换代仍具备市场空间。总体上,洛图科技(RUNTO)分析认为,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市场后续的持续发展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欧美市场未完成的教育信息化的继续推进;二是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三是“一带一路”及新兴国家市场新增的教育信息化支持政策的推出。显示面板规模方面,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5年,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显示面板市场将回归正增长,出货量同比2024年增长3.2%,达到345.1万片。

预计光收发模块2025年出货量年增56.5%DeepSeek模型虽降低AI训练成本,但AI模型的低成本化可望扩大应用场景,进而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置量。光收发模块作为数据中心互连的关键组件,将受惠于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未来AI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需要大量的高速光收发模块,这些模块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再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3400Gbps以上的光收发模块全球出货量为640万个,2024年约2,040万个,预估至2025年将超过3,190万个,年增长率达56.5%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DeepSeekCSPAI软件业者将共同推动AI应用普及,特别是未来的大量数据将会在边缘端生成,意味着工厂、无线基地台等场域需布建大量微型数据中心。并通过密集部署光收发模块,预期将使每座工厂的光通信节点数量较传统架构增加3-5倍。相较于传统的电信号传输,光纤通信具有更高的频宽、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信号衰减,能够满足AI服务器对高效能数据传输的严苛要求,这使得光通信技术成为AI服务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AI服务器的需求持续推升光收发模块800Gbps以及1.6Tbps的增长动力。传统服务器也随着规格升级,带动了400Gbps光收发模块的需求。

在光传感器的供应链当中,目前主要的供应商多半集中在既有激光光源的美日等大厂手中,如BroadcomCoherentLumentumHamamatsu等公司。然而随着光模块的传输速度增加至200Gbps左右,光传感器挑战也越来越高。由于光传感器的优劣取决于收光的灵敏度。因此外延的材料掺杂均匀度或结构缺陷都会影响收光效果。200Gbps Per LaneAPD(雪崩光电二极管)光传感器目前除了Broadcom完全自制之外,Coherent100GbpsLumentumHamamatsu等大厂的200Gbps APD的外延则交由美商IET代工。

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量达到2981.1亿块,出口金额达到1594.9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8.7%。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芯片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还使其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超越了服装、纺织品和手机等传统出口强项。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芯片出口金额从2019年的1015.78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594.99亿美元,除了2023年短暂下降外,整体出口金额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表明,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和技术封锁,中国芯片产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尽管出口成绩亮眼,但中国芯片进口规模依然庞大。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数量达到5492亿块,同比增长14.51%,进口金额达到38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6%。这表明中国对高端芯片的依赖依然较大,尤其是处理器、控制器和存储芯片等关键领域。

在进口芯片中,处理器及控制器占比高达50%,存储芯片占比约25%。这些芯片主要涉及CPUGPUAI芯片等高性能计算芯片,以及DRAM内存和NAND闪存等存储芯片。这显示出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尽管中国芯片出口增长迅速,但进口规模依然大于出口规模,贸易逆差依然存在。2024年,中国芯片贸易逆差达到22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亿元),显示出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进口依赖依然较大。

未来,中国芯片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高端芯片技术的突破需要黄金娱乐,黄金娱乐登陆时间和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和外部技术封锁也可能对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然而,随着中国芯片企业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创新,中国芯片产业有望在未来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华为联想小米进入全球平板市场前五,最高暴涨73%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全年总出货量达到1.476亿台,同比增长9.2%。其中,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5.6%,达到3990万台。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平板电脑需求正在逐步回暖,特别是在商用市场的换机周期推动下。

随着IT投资有望加强,各行业和垂直领域的换新需求将持续旺盛。消费类平板电脑市场表现相对受限,但厂商仍可抓住局部市场机会。尽管政府补贴大幅提振了电子产品销售,但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仍是个位数。不过,该补贴计划将延续至2025年,为厂商提供了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兴趣的机会。在品牌表现方面,国内品牌正在扩展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小米在2024年表现尤为亮眼,年增长率高达73%,超过亚马逊,跃居全球第五。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在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人气和其激进扩张战略。同时,华为也实现29%的增长,攀升至全球第三。联想位列第四,出货量同比增长12%。苹果作为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导者,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14%的增长,并在全年录得5.3%的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受新款iPad MiniiPad Air的推动。然而,苹果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在印度等新兴市场。此外,三星位居全球第二,出货量年增长率为3.9%。尽管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但三星仍保持着其在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