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154期
要 目
l 美国拟取消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厂在华技术豁免
l 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最新排名:苹果、联发科、高通领跑
l 中国显示厂商的越南“避风港”恐面临风险
l 一季度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总结
l 雷鸟创新618首次突破52%市占率
美国拟取消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等芯片厂在华技术豁免。近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有关负责人已经通知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等在中国大陆拥有晶圆厂的晶圆制造商,美国计划取消允许它们在中国使用美国技术(主要是半导体设备)的豁免,包括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运往其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无需每次单独申请许可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禁止芯片制造商在华运营,但会在设备更新等方面带来不小的麻烦,增加企业运营负担。
早在2022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厂商获取先进逻辑制程芯片、128层NAND闪存芯片、18nm半间距或更小的DRAM内存芯片所需的制造设备的能力,除非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等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也受到了该政策的影响。然而不久之后,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均获得了美国商务部颁发的1年豁免期许可,使得他们在之后的1年内,美系设备厂无需办理任何额外的许可,即可向他们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供货。在1年豁免期即将到期之际,美国商务部又同意向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台积电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厂提供“无限期豁免”,使得他们无需再担心受到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供应限制政策的影响。这也将使得他们在中国的晶圆厂能够继续正常运营。
据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的全球DRAM市场,SK海力士以36%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三星以33.7%的份额居第二。而在2025年一季度的全球NAND Flash市场,三星以31.9%的份额位居第一,SK海力士以16.6%的份额居第二。也就是说,三星与SK海力士一起占据了全球近70%的DRAM市场和近50%的NAND Flash市场。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三星在中国的NAND Flash工厂,投片量占该公司NAND Flash总产能的 42.3%,全球产能占比也高达 15.3%。SK海力士也同样拥有约50%的DRAM产能和20%的NAND Flash产能在中国大陆。显然,如果美国撤销对于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晶圆厂的豁免,不仅他们在华晶圆厂未来的运营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全球的存储芯片供应可能也将受到冲击。至于台积电,其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南京厂仅拥有每月2万片先进制程产能,以16nm及12nm为主。虽然这部分的先进制程产能可能将会受到美国撤销“无限期豁免”的负面影响,但相对于台积电全球庞大的先进制程产能来说,影响可能并不大。由于美系成熟制程设备对华出口目前不受限,所以台积电在南京厂的28nm产能及松江厂的成熟制程产能则不会受到影响。
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最新排名:苹果、联发科、高通领跑。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排名显示,各大芯片厂商表现各异,市场格局呈现新变化。
苹果在2025年第一季度芯片组出货量同比实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搭载A18芯片的iPhone 16e系列的成功发布。然而,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苹果芯片出货量环比出现下降趋势。联发科同期表现出色,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入门级和主流市场需求的提升,尽管其高端市场出货量有所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联发科在中高端市场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天玑8400芯片的成功推出。高通2025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环比保持稳定,其市场表现主要由高端市场驱动。骁龙8 Elite芯片凭借在三星Galaxy S25系列等旗舰机型中的独家合作地位,以及骁龙8 Gen 3系列获得的新订单,有效支撑了高通在市场中的地位。三星Exynos芯片在该季度实现出货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搭载Exynos 1580的Galaxy A56和搭载Exynos 1330的Galaxy A16 5G等新机型的发布。此外,由于Galaxy A26系列的高销量,Exynos 1380芯片的出货量也有所上升。
国内企业上榜的有两家,分别为紫光展锐和华为海思。紫光展锐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LTE芯片组出货量减少。不过,展锐凭借其LTE产品组合,在低价市场(99美元以下)的份额持续提升,显示出其在特定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华为海思芯片在该季度也有不俗表现,搭载麒麟8010芯片的华为nova 13系列及Mate 70系列的发布,有效推动了海思芯片的出货量增长,展现出华为在芯片自研道路上的持续努力。
中国显示厂商的越南“避风港”恐面临风险。距离美国对越南“对等关税”46%惩罚性税率暂缓期的终止日(7月9日)仅剩不到三周(美国表示可能会延后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对等关税”的最后期限),6月9日至12日越美第三轮双边贸易谈判在华盛顿举行。据媒体报道,四天密谈中,美国要求越南加强对越南出口商品原产地的检查,即越南海关接入美国溯源系统,光伏组件、纺织品等敏感商品物流数据实时共享,且转口企业需证明“越南制造”附加值超55%。但美国并未承诺取消拟加的惩罚性关税,仅暗示若越方满足条件“可能下调至20%—25%”。越南工贸部承认关键问题仍未解决,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继续对话。曾被中国显示厂商视为“避风港”的越南,其高达5000万的庞大电视产能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根据奥维睿沃(AVC Revo)追踪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5年5月,越南TV产能已接近5000万,稳居亚洲主要显示产业生产基地之列,且部分在建工厂投产后产能仍有提升空间。美国此前的90天关税暂缓政策虽带来喘息之机,但并未打断主要厂商在越南的量产或扩产步伐,且美国TV从越南进口占比持续攀升。
若越美谈判落地实施,越南将加强对中国转口/原产地的核查,短期妥协或可换关税降至20%~25%或者维持现有10%,但越南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上游供应链(面板、核心部件等),强行切割将导致越南“产业链断裂、成本飙升、竞争力丧失” 的巨大风险,企业也将再次面临成本增长问题。 越南产业链“短痛换喘息”,但长期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结构性矛盾未解,且成本增加削弱其竞争力。东南亚其他国家可能效仿,避免成为下一个被打击目标,中国厂商在越南及东南亚的运营成本(合规、物流、潜在替代供应链成本)必然上升。若美越谈判破裂,美国对越南继续加征46%关税,越南TV对美出口价格竞争力荡然无存。高额关税下,中国及亚洲对美国出口量将继续下滑,为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厂商被迫加速多元化市场开拓(欧洲、新兴市场等),并立即启动产能二次转移 。
无论美越谈判最后一刻能否出现转机,“高关税时代”已然来临。显示类产品也都面临关税随时增加的风险,越南的困境只是这轮由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产业大迁徙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其中墨西哥作为零关税地区,无疑将成为下一个产能战略区域,全球产业链转移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课题。
一季度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总结。一季度美国关税政策推动终端厂商加速备货,同时中国市场新一轮的国补政策发布,内容涵盖TV/MNT/NB三大主要显示品类,其中MNT品类首次进入补贴范围,进一步刺激中高端市场需求的释放。终端的积极备货使得显示驱动芯片需求进一步提前释放,采购节奏提前至一季度。根据奥维睿沃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TV/MNT/NB三大应用显示驱动芯片的总需求量达1029M,同比增长17%。
2025年一季度TV市场提前备货效应更加显著,品牌积极拉货抢出市场,造成需求明显前移。面板厂进一步加速显示驱动芯片采购并造成年初很短时间出现缺货的状态。尽管1月显示驱动芯片供应不再面临缺货问题,但一季度需求仍处于高位。2025年一季度TV 显示驱动芯片整体需求规模达到579M,同比增长7%。
从竞争态势来看,TV 显示驱动芯片的国产化比例已经提升至较高的水平,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股份国产化占比均稳定超过50%后,一季度中国大陆设计厂占比38%。其中华为海思、奕斯伟和集创北方三家中国大陆设计厂供应占比均超过10%。其中华为海思随着在华星光电的出货供应的占比提升拉动其份额增长至13%,北京奕斯伟在京东方的供应链稳定,整体份额维持。集创北方在大陆主要面板厂均维持着第二梯队的供应份额,在惠科股份的供应占比第一。非大陆厂商来看,台湾联咏科技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减少,韩国LX Semicon一季度供应份额稳定,但随着华星光电收购LGD产线后下半年订单面临挑战。
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扩大MNT品类国补政策的促销范围,带动中国市场的中高端机型销量显著提升,同时对于美国市场关税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拉动一季度的备货需求,在双重的刺激下2025年一季度TV DDIC整体需求规模达到236M,同比增长17%。从竞争态势来看,MNT国产化占比紧跟TV步伐,一季度中国大陆设计厂占比35%,集创北方与奕斯伟份额分别同比增长至13%和12%,其中集创北方是华星光电和惠科股份的MNT产品最大供应商,奕斯伟逐步提高在京东方和惠科股份的供应,随着京东方进一步加速国产化转型,未来奕斯伟的供应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台湾厂商仍然占有MNT显示驱动芯片供应的很大优势,一季度供应占比维持住50%,但同比下降5%,主力厂商联咏科技一季度供应占比回落至26%,同比减少4%,奇景光电通过持续调整价格在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替代部分联咏科技的订单实现份额增长。
2025年市场处于新机硬件更新的周期,除新一代的CPU与显卡外,Windows 10系统也将于10月停止服务,中国大陆市场促销政策延续,美国市场则为躲避到来的关税而提前拉货,在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下2025年一季度TV显示驱动芯片整体需求规模达到204M,同比增长13%。从竞争态势来看,NB显示驱动芯片的国产化占比最为落后,但国产化占比仍旧逐步提高,一季度占比增长至8%。韩系设计厂主要客户为本土面板厂LGD与SDC,一季度二者面板需求下降影响采购规模,受此影响一季度韩系设计厂占比回落至8%。
雷鸟创新618首次突破52%市占率。6月19日,雷鸟创新官方公布了618销售战绩,2025雷鸟618首次突破52%的市占率,618销量达到去年同期3.36倍,并取得京东+天猫XR行业双平台销量冠军。在具体产品销售表现上,RayNeo Air 3s系列口袋电视取得了XR设备销量TOP1,RayNeo X3 Pro取得了全彩光波导眼镜销量TOP1,RayNeo V3系列 AI拍摄眼镜取得智能眼镜销量TOP1。
AI热潮下,智能眼镜迎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品牌持续入局,让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在雷鸟创新发布双平台(京东、天猫XR行业)销售数据后,京东平台也发布XR与智能眼镜战报。数据显示,线上每售出10台XR设备,7台来自京东平台;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雷鸟创新在618期间依旧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成绩,背后的产品力更值得关注。在高通发布第一代骁龙AR1+平台的现场,雷鸟携手高通展示了智能眼镜的新可能。雷鸟X3 Pro无需连接手机或者云端,只需几秒就能生成菜谱,标志着智能眼镜迈入了“独立智能体”的时代。与此同时,雷鸟创新通过持续的OTA更新,不断提升产品体验。雷鸟AR眼镜UI全面改版,视觉风格更统一,把常用功能和设置集中在首页,提升交互效率。雷鸟Air系列升级的App交互设计,大幅提升操作效率。
雷鸟创新还为雷鸟V3智能眼镜带来了第四次更新,新增RayNeo新闻电台,无需拿出手机就能收听当天的资讯。同时,提升整体相机性能,降低约5%的功耗,带来更真实的色彩还原和更长的续航时间。雷鸟创新推出了3D观影播放器,智能识别主流3D格式并自动校正,带来更清晰自然的3D沉浸体验。雷鸟创新自研的AI算法还支持普通照片一键转3D,可呈现更好的立体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