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目
l 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7.5%
l 2024下半年中国智算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达124.1亿元
l 西门子称美国已解除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限制
l 2025年AI服务器出货年增幅度略减
l 惠科股份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7.5%。今年以来,电视终端市场的景气度并不旺盛,需求整体偏弱。特别是进入5月,电视品牌商对面板采购的砍单开始从中尾部品牌延伸至头部品牌;面板大厂高世代线体的稼动率也维持在80%以内的较低水平。供需两端的因素交织之下,面板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发生连续的同比下跌。5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1930万片,同比下降7.5%,出货量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出货面积为14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的平均尺寸为49.9英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1英寸。
5月的面板市场中,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72.9%,创下历史新高,同环比分别提升了5.7和1.7个百分点。具体品牌来看,7家厂商有4家上涨,3家下降。出货量排名前三的京东方、华星光电和群创均实现同比增长,不过增幅只有个位数;台系的友达同比增长近20%,收获当月行业最高的增幅。京东方5月出货量约530万片,排名第一,同比增长4.8%。京东方在32、43和75英寸三大主力尺寸,以及超大尺寸86和100英寸市场上,市场份额均保持领先。在超大尺寸98和100英寸产品上,合并出货量接近5万片;且当月在100英寸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五成。华星光电5月出货量约480万片,同比增长7.8%。当月55和65英寸产品的出货量居全球第一。超大尺寸98英寸产品的市场份额长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当月市占率达到83.8%。55英寸及以上产品的合并出货量在内部的占比达到62.5%,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惠科5月出货量约280万片,排名持续第四,同比下降13.3%。在超大尺寸85英寸产品上,出货量稳居第一,当月市占率达到30.6%。同时,100英寸产品的市占率达到35.6%。彩虹光电5月出货量约为114万片,同比下降8.4%。台系面板厂群创和友达当月的合并市占率为23.0%,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两家工厂的出货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群创的出货量约为295万片,同比增长5.1%;友达的出货量约为150万片,同比增长17.3%,增幅位居行业第一。日系面板厂夏普当月的市占率仅有4.2%,出货量约80万片,同环比均下降,同比降幅高达45.2%。
2024下半年中国智算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达124.1亿元。近日,IDC发布《中国智算基础设施服务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下半年中国智算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达124.1亿元,同比增长57.7%。阿里云、华为云、火山引擎位列市场占比前三位。
智算基础设施(AIIaaS)是以GPU等AI专用芯片为算力支撑的基础设施,包括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AIIaaS(GenAIIaaS)和传统的非生成式AIIaaS。随着大模型加速发展,生成式AIIaaS成为主力,2024年下半年中国GenAIIaaS市场同比激增165%,达87.4亿元,首次在整体AIIaaS市场中占比超过七成。IDC预计中国生成式AIIaaS市场在2029年将突破千亿规模。
在市场份额方面,2024年全年,阿里云AIIaaS市场份额达23%,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和;华为云占比10%,火山引擎占比9%,中国电信占比8%,AWS中国占比7%,腾讯云占比7%,百度云占比7%,商汤科技占比7%。IDC认为,生成式IaaS市场持续快速迭代,头部格局加速收敛。其中,阿里云等头部服务商能维持高市场份额,得益于依托了云资源规模优势和产品能力,在大模型训练及大模型推理IaaS市场均位列头部。其预计,头部公司将继续加大算力投入规模以提升模型通用性能,形成技术和生态主导权。
随着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加速,云计算作为AI基础设施核心载体的作用凸显。IDC预计,随着“爆款”大模型应用的出现,AI算力有望在2025年进入“训推”拐点,推动AI算力需求从训练驱动过渡到推理驱动;到2028年,中国分布式事务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18.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2%,而云计算作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将持续推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西门子称美国已解除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限制。7月2日,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称,美国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这一进展源于中美在伦敦达成的经贸框架协议。根据公司声明,这家德国供应商已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
事实上,这是对中美伦敦会谈的进一步落实。根据2025年6月2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声明及多方权威报道,美方将取消对华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一是关税减免。美方承诺分阶段取消对华加征的301关税,首批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中的15%,涵盖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关键领域,协议包含“非追溯条款”,明确已加征关税商品的退税处理方案。二是出口管制放宽。美国将放宽对14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允许中芯国际等企业采购关键设备(如光刻机),但需承诺设备不用于军事用途,同时美国商务部将27家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中移除,恢复其与美国企业的正常贸易往来。三是技术领域解禁。美国取消对芯片设计软件(EDA工具)、喷气发动机零件、乙烷及核材料等领域的限制措施,此前这些限制曾阻碍中国商飞C919客机研发及半导体产业发展。
中方回应与承诺则包括:一是管制物项出口审批。中方承诺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含稀土)出口申请,但强调审批需符合法规要求,未承诺“无限制加快出口”。二是对等开放措施。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玉米等农产品,优化生物医药领域外资准入政策,延续2023年“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的开放政策,为美企在华投资提供便利。
中美经贸协议的达成将缓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紧张的状况, 中国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预计在三季度提升至75%以上,推动成熟制程芯片供应。不过美方政策反复性仍存隐忧(如6月初刚达共识即出台新限制),技术领域“终端用户核查机制”可能成为后续摩擦点,需警惕美方以“军事用途”为由重启制裁。
2025年AI服务器出货年增幅度略减。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北美大型CSP目前仍是AI Server(服务器)市场需求扩张主力,加上tier-2数据中心和中东、欧洲等主权云项目助力,需求稳健。在北美CSP与OEM客户需求驱动下,预估2025年AI Server出货量将维持双位数成长,然而因国际形势变化,TrendForce集邦咨询微幅下修今年全球AI Server出货量至年增24.3%。
集邦咨询观察北美五大CSP近期动态,Microsoft(微软)今年仍聚焦投资AI领域,一定程度抑制通用型Server采购量。AI Server布局方面,Microsoft主要采用NVIDIA(英伟达)的GPU AI方案,自研ASIC的进展相对较慢,预估其2026年新一代Maia方案才会较明显放量。
Meta今年因为新数据中心落成,对通用型Server的需求显著增加,多数Server采用AMD(超威)平台,近期也积极布局AI Server基础设施,同步拓展自研ASIC AI,预估其MTIA芯片2026年出货量有机会达翻倍成长。
Google(谷歌)今年受惠主权云项目以及东南亚新数据中心落成,显著提升Server需求。此外,Google本是自研芯片布局比例较高的业者,其针对AI推理用的TPU v6e已于上半年逐步放量成为主流。
AWS(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目前以Trainium v2为主力平台,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了解,AWS已启动不同版本的Trainium v3开发,预计于2026年陆续量产。受惠于Trainium平台扩充与AI运算自研策略加速,预估2025年AWS自研ASIC出货量将达双倍成长,为美系CSP最强。
和前四大CSP相比,Oracle(甲骨文)更着重采购AI Server与IMDB(In-Memory Database)Server。该公司今年将更积极布局AI Server基础设施,除整合自家核心业务云端数据库及AI应用外,针对美国等主权云项目,其对NVIDIA GB Rack NVL72需求也明显提升。
此外,近期因国际形势变化,多数Server Enterprise OEM重新检视2025年下半年市场规划,目前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全年整体Server(含通用型Server和AI Server)出货年增约为5%,与此前评估相符。
惠科股份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6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科股份”)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招股书显示,惠科股份此次拟赴深交所主板上市。据了解,深主板作为成熟企业的上市平台,具备蓝筹特色和稳定回报的特征。
惠科股份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显示器件以及智能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22年—2024年,惠科股份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顺应大尺寸化的行业趋势,聚焦“大尺寸化+高性能化”双轮驱动策略,持续服务全球知名品牌客户。据招股书,惠科股份目前已拥有四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高世代产线及多座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同时配置有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和显示终端配件生产工厂,员工数量超过17,000名,半导体显示面板产能超过700万大板,智能显示终端产能超过2,000万台。
回溯发展历程,惠科股份是中国大陆最早建成G8.6高世代产线并投产的企业,亦是全球拥有G8.6高世代产线数量最多的企业。依托四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高世代线,惠科股份持续丰富显示面板产品类型,实现电视、显示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显示面板的大规模量产,并不断拓展商业显示、车载显示、工控显示等新应用领域。在技术层面上,惠科股份始终坚持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思路。在布局主流a-Si TFT-LCD技术的同时,惠科股份在国内率先完成G8.6高世代线Oxide背板技术的突破,同时有序推进OLED技术的研发创新及显示面板产品的试生产及Mini LED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此外,公司亦前瞻性预研Micro LED技术,在产品性能、生产效率、良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等方面构筑了显著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惠科股份对于“制造强国”战略的践行一直在路上。
在惠科股份的主动应对下,伴随显示面板行业竞争格局趋于有序,周期性波动逐步减弱,其经营业绩迅速从2022年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恢复并实现稳步增长。2023—2024年,惠科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7.97亿元、403.1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25.66亿元、33.39亿元,营业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据群智咨询数据,2024年度,惠科股份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排名全球第一,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面积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10%。